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发表时间:2024-10-13 21:19:41  来源:常见问题   阅读次数: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023年度公司以“持续做深大客户、全力开拓中小客户、扩大欧洲及日本市场、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为经营方针,升级优化管理运营体系,保障订单交付能力,强化头部客户带动力,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通过技术迭代实现业务升级,将小分子药物CDMO业务多重优势加速拓展至化学大分子CDMO、临床研究服务、制剂CDMO、生物大分子CDMO和合成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板块,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额9.1亿美元(不含报告期内已确认收入的订单)。

  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46.22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长33.27%,其中小分子业务实现收入40.87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1.42亿元,同比增长32.96%;新兴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34.89%。其中第二季度收入23.72亿元,环比增长5.49%,公司业务继续保持向好趋势。

  公司着重发力市场拓展,取得积极进展,报告期内来自美国市场客户收入33.48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4.04亿元,同比增长44.77%;来自亚太(除中国大陆)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8.56%;国内客户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0.15%。

  公司坚持“做深”,即大型制药公司,持续提高合作粘性和服务深度,逐渐延伸服务链条,来自大制药公司收入31.14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74.14%;在境内外生物医药融资环境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来自中小制药公司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12.75%,订单客户增长21.21%,活跃客户超1100家,持续扩大服务客户群体。

  当前,全球小分子CDMO呈现出市场广阔、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的态势,公司经过逾二十年的积累,紧紧抓住“D”的行业制高点,拥有持续进化的研发平台,建立了行业一流的运营体系,竞争力持续提升,可以充分抓住市场的机遇期,持续提高收入规模和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收入的商业化项目34个,实现收入32.27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61.17%。公司为充分实现用户药品供应的需求,研发、生产、分析、供应链管理、质量等多部门多团队无缝衔接,统筹作业,使得精益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平台体系的优势得到了逐步提升。公司持续开展对绿色制药关键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加大新技术、新型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持续提升在小分子CDMO商业化领域的竞争力。众多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商业化订单项目持续落地,借助良好的交付记录将更有力推动公司与众多国内外客户的商业化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确认收入的临床阶段项目276个,其中临床Ⅲ期项目52个,实现收入8.59亿元,剔除特定抗病毒项目影响,同比增长7.23%。公司加大早期项目开拓力度,奠定长期增长基石。公司战略性储备潜在重磅项目,公司服务的临床Ⅲ期项目涉及诸多热门靶点或大药靶点,例如GLP-1、KRAS、JAK、TYK2等,为持续获取重磅药商业化订单提供项目储备。

  公司依托小分子领域积累的竞争优势,加快人才团队和能力建设,推动化学大分子、临床研究服务、制剂、生物大分子CDMO和合成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板块等新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兴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34.89%。

  报告期内,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58%,合计开发新客户约40家,承接新项目45项,推进到临床II期之后的项目合计24项。重点推进寡核苷酸CDMO板块业务,报告期内,寡核苷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6%,承接新项目17项,2项验证生产项目正在开展,3项疫苗CpG佐剂项目完成GMP生产;大力推动多肽业务的发展,上半年新承接9个项目,同时稳步推进已有验证项目的开展。持续推进毒素-连接体、药用高分子、高分子-药物偶连体和阳离子脂质等业务,报告期内共承接新项目19项,10项验证生产项目正在开展,扩充了多个商业化脂质GMP库存。

  在产能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化学大分子专属生产车间1已经顺利投产,其中布局10条寡核苷酸中试一商业化生产线kg/年的合成产能;加快多肽商业化产能建设,以支撑持续开拓多肽商业化生产外包业务,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过10,000L,可满足百公斤级别的固相多肽商业化生产需求;液相合成可依托现有小分子反应釜产能进行,亦可满足液相多肽商业化生产需求。

  在研发平台方面,持续推进化学大分子各业务板块技术平台建设,储备新技术,夯实业务基础,包括寡核苷酸液相、酶连接技术,多肽、固相、液相酶连接技术,新型连接子、佐剂、辅料开发等。

  报告期内,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6.59%,包括临床试验运营、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临床试验数字化、注册申报等业务。加大客户和项目开拓力度,新增签署151个项目合同,其中在CGT等优势领域新增24个项目,涉及IPSC、MSC、CAR-NK、MAK、基因治疗等药物类型,覆盖心血管、内分泌及代谢、呼吸、血液、神经、消化肿瘤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

  2023年上半年,临床研究服务板块助力4个一类创新药物快速递交IND申报,CMC、非临床及临床医学各技术环节无缝衔接,为客户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研发成本;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助力客户成功获批FDA IND默示许可3项;推动强效HIV治疗及预防药物顺利进入临床阶段,多中心临床试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进重要在研临床II、III期项目完成全部入组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临床试验服务项目的交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375个,其中II期及以后的项目127个。逐步加强临床试验机构资源的拓展,持续深化药物临床试验领域合作,助推我国创新药企业新药研发水平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助力客户获得细胞药物医治系统性硬化症、膝骨关节炎、肝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7项IND 默示许可,顺利帮助全国首个牙髓干细胞及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的肺基底干细胞产品进入临床II期研究。荣获“2023年度亚太区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之星一年度最佳临床CRO奖”。秉承“合规为本”的工作方针,格外的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临床研究服务板块已通过多个重要客户的审计工作,且有多个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核查。通过持续监控现有质量体系运转情况,一直在优化提升,进一步助力项目高质量交付。

  2023年上半年,制剂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6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制剂项目订单120个,其中21项为NDA项目,在报告期内成功完成项目43个,将有效助力客户药品实现及早上市。

  在业务拓展方面,报告期内,制剂业务板块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现场核查PAI与GMP符合性动态检查,具备从临床到商业化生产的服务能力。同时,制剂临床供应链正式投入运营,提供全世界的临床药品仓储与分发服务,并已承接多个海内外订单。

  在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方面,制剂板块现已具备了成熟的固体分散体喷雾干燥和热熔挤出技术的商业化能力。报告期内,完成了外用制剂药品生产许可证增项,逐渐增强了外用制剂的研发和生产的服务能力,多个项目正在顺顺利利地进行中;同时,完成了首个口服液项目的处方开发和工艺确认批生产,并在有条不紊地推动口服混悬液商业化项目;此外,鼻喷剂、雾化吸入溶液技术平台也在持续扩容,多个项目同时展开,目前制剂项目储备丰富,多个项目逐步从早期向后期过渡,为后续业绩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上半年,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0.85%。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项目类型多元化,目前在手订单43个,其中IND项目14个,BLA项目1个,根据在手订单项目类型情况,预计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在内的各类偶联药物订单在未来的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生物大分子板块积极拓展市场,获取丰富订单,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在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和中后期项目领域取得突破,上半年承接海外3个IND项目订单;并获取了首个一体化服务ADC项目的BLA订单,持续深耕一体化业务。技术驱动是生物大分子业务发展之根本,生物科学技术中心(CBTI)上海张江基地已于2023年5月正式启用,持续推动内部研发立项,深化前瞻能力储备并赋能工艺开发;优化工艺开发周期、稳步提升交付质量和效率,多项专利及商标正在申请中;同时着眼业务发展的策略和订单需求,上海金山基地商业化产能改扩造工程启动,上海奉贤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凯莱英生物通过技术创新赋能项目执行,获得客户与行业认可,于2023年上半年获得CGT行业之星年度最佳CDMO、华医榜最具潜力CGT CDMO、未来医疗价值领域奖CDMO、CGCS最具潜力CGT CDMO等荣誉称号。

  依托公司全球领先的小分子化学工艺研发能力和持续进化的研发平台,逐步加强以连续性反应及生物酶催化技术等新技术在小分子临床及商业化项目生产的应用比例,连续科学技术中心 (CFCT)与生物合成技术研发中心(CSBT)合作完成多个连续固载酶催化反应吨级生产及验证,推动非天然氨基酸项目连续化技术开发及中试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在超过40%的临床中后期阶段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了绿色制药关键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效率。

  公司加速拓展连续反应技术对外输出业务,报告期新增8个项目,合同金额超1亿元。对外技术输出业务突破多个高危、高难度工艺的技术壁垒,在精细化工领域采用灵活多样的商业合作模式,利用凯莱英的技术优势及连续生产经验,签订多个对外技术输出的商业化合同,实现数个千吨级甚至万吨级项目的全连续工艺包落地,提高了合作伙伴生产安全能力,明显提升其生产效率并减少相关成本,助推产业升级,促进行业绿色、健康、高效发展。

  报告期内完成BSL-2级实验室建设并完成备案,50L GMP Lab正式投产,并承接第一个IND申报项目。报告期内,合成生物技术业务共接到订单70余个,接触新客户近50家,获得并完成首个酶进化订单,团队高效的协作及研发能力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并赢得多个后续订单。慢慢的变多的合作伙伴开始尝试更绿色更低成本的酶催化合成路线替代传统化学路线,合成生物技术板块将依托凯莱英强大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以领先的技术及研发能力作为核心驱动力,实现用户多元化需求,助力传统化学合成工艺变革,迎接绿色医药产业新时代。

  作为一家在创立伊始就将“技术驱动”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保持对前沿技术的积极探索与应用是CDMO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2.84%,公司在全球领先且可持续进化的八大研发平台基础之上,持续迭代进化。

  工艺科学中心(CEPS,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Process Science)旨在挖掘先进的技术平台,开发并应用创新技术及策略进行制药工艺开发,在降低工艺风险提高安全系数的前提下,尽力做到绿色化学,降本增效。目前具备高通量筛选、合成路线创新、连续化学、光化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机理研究、压力反应等七大功能。报告期内CEPS支持了近300个研发攻关项目;连续氢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项目20个,建立CEPS&CED&CFCT等跨中心合作开发模式,通过技术宣传与展示,目前在运行的连续氢化项目7个;贵金属回收技术在项目生产端落地执行、液相合成技术放大验证中、控制策略已被多个客户认可并接到对应报价需求;项目支持方面,参与报价50余个,设计了130条合成路线,运用探索性的研发手段支持订单执行,也为争取到后续订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连续科学技术中心(CFCT,Center of Flow&Continuous Technology)持续优化设备升级与创新团队,2023年上半年提交专利申请26项,增加激光3D打印等设备数量,借助超级计算机,实现强放热反应器、连续气液反应器、连续液固反应器及各类连续反应设备的升级优化;聚焦小试连续反应设备的集成化及智能化开发,成功推出实验室智能连续反应平台,为连续反应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中心(CSBT,Center of Synthetic Biology Technology)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经过十余年技术沉淀,已建立成熟的从分子生物学(重组表达)开始的一站式合成生物服务能力,报告期内,逐步提升酶进化及连续酶催化核心技术平台,完成非天然氨基酸全连续合成平台搭建,并实现多个吨位级连续酶催化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时进行细胞合成技术平台搭建。完成大肠杆菌微生物细胞工厂技术平台搭建,并进行了多个生物基小分子的可行性验证。完成多肽生物合成技术平台建设,已经用于多个多肽产品的高效合成测试,并同步完成生产能力建设。

  智能制造技术中心(CIMT,Centr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致力于构建智能制造技术平台,推动研发和生产的智能化升级,赋能公司数字化转型。中心涵盖智能制造和高阶自动化控制研究、智能实验室应用技术探讨研究、数字化工厂建设推进三大板块,依托已建成的智能化+ PAT技术中试规模实验平台,验证高阶自动化和Batch工艺流程,并应用数据采集和数字孪生应用平台,逐步提升了单元操作自动化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报告期内,CIMT完成了智能化+ PAT技术中试规模实验平台建设,依托实验平台开发了集成数据采集和自控的软测量技术应用模块化解决方案,开发了用于提升控温、控压、滴加、pH控制等单元操作自动化模块化方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执行的灵活性;CIMT支持工厂高级自动化应用,在某商业化项目中优化批量技术,促进批量自控技术在商业化项目生产的高效应用,向着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迈进;CIMT支持公司实验室自动化升级和数字化发展,建设了数据采集和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完成多套连续氢化实验装置的自动化升级,并强化了连续反应的控制,为连续反应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和推广创造了条件。

  制药新材料研发中心(IAPM,Institute for Advanced Pharmaceutical Materials):致力于先进的分离纯化材料,高端辅料和其他高的附加价值绿色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推广。IAPM是凯莱英业务多元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新材料研发中心,IAPM能够最终靠提供生产关键新材料参与传统小分子制药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生产,除了能帮助和支持CDMO业务外,也能够完全满足凯莱英在研发和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对特种和新型材料的需求,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在报告期内,IAPM已经在医用和药用高分子材料和绿色制造材料等多个领域,建立起来丰富的产品管线,完成了产品的规格制定和性能测试,在凯莱英内部生产慢慢的开始推广应用。

  药物递送和制剂研发中心(CDDF,Center of Drug Delivery and Formulation)致力于创新药物递送技术,制剂新技术平台和新剂型的研发,帮助客户突破制剂瓶颈,为客户提供更多制剂方案选择。CDDF以技术驱动为宗旨,以提高药物完全性,保证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为目的,在报告期内,已经开展高端制剂及药物递送技术多个项目,包括口服多肽、制剂连续制造、新型脂质体、LNP、药物3D打印、纳米乳和外泌体等,具备从早期研发至生产的全流程服务能力,已有多个订单落地或在谈。下半年将持续进行前沿药物递送和制剂技术调研,夯实已有平台技术,完善研发及分析评价能力,结合人才教育培训和梯队建设,进一步组建专业成熟的综合技术团队,迭代前进,创造新的增长点。

  临床药物研究技术创新中心(TICCR,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Clinical Research):具有医学设计、临床系统应用、学术发展等功能,加速推动一站式服务重要环节临床试验的创新应用。TICCR将承担临床试验环节中的学术引领和技术驱动的创新任务,旨在提升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为凯莱英一站式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生物科学技术中心(CBTI,Center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CBTI承担以生物大分子(抗体、融合蛋白等)和先进疗法相关的科学发展、工艺研发、技术平台搭建、和供应链优化等能力建设。旨在满足凯莱英内部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八大技术中心致力储备前瞻性技术,领跑技术创新,为公司新布局、新方向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公司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牢牢把握和坚持人才引进战略,逐渐完备、优化人才选拔、人才教育培训、人才使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及人才保留等各类用人机制;围绕公司发展的策略,小分子业务和战略新兴业务的人才管理体系同步搭建,加快引进包括新兴业务板块业务带头人、关键技术岗位。公司坚持“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公司是员工展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的原则,让员工为本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充分的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共引进高级人才73人,其中博士32人,高级主管及以上人员10人,海归及具有海外制药公司工作背景人员31人;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员工9,145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约75%。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知于2023年8月17日以电子邮件和书面形式发送给各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会议于2023年8月29日以现场会议及通讯方式召开。公司应到董事9名,实到董事9名,公司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公司董事长HAO HONG先生主持,会议的召集和召开符合《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会议采用现场及通讯方式来进行表决,经全体与会董事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如下决议:

  1、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全文、报告摘要及中期业绩公告的议案》

  与会董事认为公司编制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的规定,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同意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的内容并批准对外披露。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3年8月30日在指定信息公开披露媒体《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或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和《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以及披露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的《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

  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公司董事会编制了《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存放、使用及管理,不存在未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的情况,未出现违规情形。

  《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详见同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的公告信息。

  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和业务发展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拟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23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的综合授信额度,授信期限为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以内。

  授信品类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及子公司办理长、短期贷款、贸易融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保函、信用证(含国内信用证)、保理(含国内买方保理)、外汇衍生交易等业务,具体综合授信额度、品类、期限及其他条款要求最终以公司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实际审批的授信额度及期限为准,具体融资金额将视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需求决定。授信期限内,授信额度可循环使用。

  具体内容详见同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的公告信息。

  为满足全资子公司天津凯莱英制药有限公司、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拟为上述2家子公司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申请银行综合授信提供不超过人民币23亿元(或等额外币)的担保额度预计,其中任意单笔担保金额不超过最近一期公司经审计净资产的10%,单笔最大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或等额外币)。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并签署相关合同及文件。具体担保额度分配如下:

  上述额度区间内公司将合理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授信担保合作并签署相关协议,不再另行召开董事会,不再逐笔形成董事会决议。授权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该议案之日起1年内有效。

  具体内容详见同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的公告信息。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3年8月29日在公司一楼会议室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会议于2023年8月17日以电子邮件及书面形式向全体监事发出了通知。会议应出席监事3名,实际出席3名。本次会议由公司监事会主席智欣欣女士主持,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章程》等规定。

  1、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全文、报告摘要及中期业绩公告的议案》

  经审核,监事会认为董事会编制和审核的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的规定,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真实的情况,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3年8月30日在指定信息公开披露媒体《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或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和《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以及披露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的《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

  经审核,监事会认为公司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情况符合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监督管理的机构的规定及公司广泛征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合法合规。董事会编制的《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如实反映了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真实的情况,不存在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详见同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的公告信息。

  监事会认为:本次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做担保,可满足子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融资需要。担保对象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信誉状况良好、信用风险较低,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本次公司为其做担保事项符合有关规定,决策程序合法、有效,不会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

  具体内容详见同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http://)的公告信息。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为全资子公司做担保额度预计的议案》。根据《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的有关法律法规,该事项属于公司董事会审批权限,无需公司提交股东大会。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为满足全资子公司天津凯莱英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莱英制药”)、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凯莱英”)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减少资金使用风险,降低压力,公司拟为上述2家全资子公司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申请银行综合授信提供不超过人民币23亿元(或等额外币)的担保额度预计,其中任意单笔担保金额不超过最近一期公司经审计净资产的10%,单笔最大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或等额外币)。具体担保额度分配如下:

  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并签署相关合同及文件。上述额度区间内公司将合理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授信担保合作并签署相关协议,不再另行召开董事会,不再逐笔形成董事会决议。授权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该议案之日起1年内有效。

  上述全资子公司担保实际金额、担保期限、担保费率等内容,由上述子公司与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以上额度内共同协商确定,相关担保事项以正式签署的担保文件为准,并授权公司管理层签署相关担保协议或文件,及时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确保任一时点的担保余额不允许超出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担保额度。

  公司将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及制度文件的有关规定审批对外担保事项,控制公司财务风险。上述担保额度的有效期为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年,该额度在授权期限内可循环使用。

  董事会认为本次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预计相关事宜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公司的日常经营及长远业务发展。本次被担保对象为全资子公司,经营稳定,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良好的偿还能力,担保风险总体可控。本次担保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本次被担保对象均为全资子公司,公司对其具有控制权,为其提供担保的财务风险处于公司可控的范围之内。本次担保事项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推进经营业务开展。本次担保事项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一一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同意该项议案。

  监事会审核后认为:本次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可满足子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融资需要。担保对象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信誉状况良好、信用风险较低,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本次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事项符合相关规定,决策程序合法、有效,不会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

  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子公司无对外担保事项;公司及子公司也未发生过逾期担保、涉及诉讼的担保及因担保被判决败诉而应承担损失的情形。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根据《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的有关法律法规,该事项属于公司董事会审批权限,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和业务发展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公司及子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拟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23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的综合授信额度,授信期限为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不超过一年。具体额度分配如下:

  上述综合授信额度,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及子公司办理长、短期贷款、贸易融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保函、信用证(含国内信用证)、保理(含国内买方保理)、外汇衍生交易等业务,具体综合授信额度、品类、期限及其他条款要求最终以公司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实际审批的授信额度及期限为准,具体融资金额将视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需求决定。授信期限内,授信额度可循环使用。

  公司授权总经理全权代表公司签署上述授信额度内一切授信(包括但不限于授信、借款、担保、抵押、融资等)有关的合同、协议、凭证等各项法律文件,由此产生的法律、经济责任全部由本公司承担。

  公司董事经过认真核查公司的经营情况后认为本次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的财务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要求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会对该事项无异议。

  公司本次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敦化支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23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的综合授信额度,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流动及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满足公司进一步扩展业务的需要,且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具备较强的偿还债务的能力。本次申请银行授信符合公司利益,已履行了必要的审议程序,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上一篇:以色列在研新药5天内治好超九成新冠重症者
下一篇:用冰箱本身的压缩机充压检漏办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