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近期集中关闭取缔违法违规地热井之举,在本报近期刊出《河北地热开发怎么了?》一文后,进一步引发各方关注。
据河北省地热专家估计,今年该省面临关停的地热井保守量达到1000眼,所涉及供暖面积高达5000—6000万平方米,其中不乏供暖面积达到数百万平方米的区域。
河北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开发极具前景。那么,关停之后,所涉地区是否将告别地热供暖,对于正致力打造国家级地热开发示范省的河北而言,接下来将如何部署工作?更加紧迫的是,地热开发涉及采暖民生,今冬各地后续采暖将如何接续,能否实现无缝衔接?虽距采暖季还有不到4个月,近日已有多位受访人士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担忧。
“我们公司‘无证’地热井都已全部关停了。”近日,河北多家地热开采企业人士均向记者证实。而对于记者提出的进一步采访诉求,不少企业又保持了缄口。
根据近期公开披露数据,截至目前,衡水、邢台、保定三市累计查封取缔的地热井就已超过300眼。
为按时完成年度关停任务,目前,河北地热井的关停时间表进入倒计时,力度空前。“尤其今年,河北省整治违法违规地热井力度很大,省里要求与地方考核挂钩,所以各地都不敢再拖延了。”有接近河北省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对记者说。
但多位受访人士不约而同发出警示:“这种近乎‘一刀切’式的集中关停行动,如果后续措施不能及时跟进,或者替代方案欠妥,必然会对今冬供暖产生消极影响。”
距冬季采暖还有不到4个月,虽然实质影响在各地还未显现,但上述接近河北省政府部门人士对记者说:“我们了解到,近期已经有地方主管部门开始口头表达担忧,认为当地今冬供热有一定的概率会因此而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而谈及“各地关停地热井后,后续解决方案如何同步推进,省级政府层面有何统筹举措”时,该人士坦白说,目前地热井整治工作省里只是出台指导性政策,关停方案、替代方案的选择等这些操作层面的工作,都是市、县级相应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据我们不难发现,省政府层面还没有统一安排。”
有受访有经验的人指出,一般的情况下,违法地热井关停后,居民供热的替代方案理应都能接续上马。“替代方案肯定得是清洁取暖。各地可因地制宜采取燃气锅炉、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工业余热等多种形式。”河北省地源热泵技术检测中心主任刘自强对记者说。
采访中,多位受访人士均向记者强调,“为确保民生供暖不受影响,各地应该吸取2017年‘一刀切’集中关停燃煤锅炉的经验教训,宜在‘不破不立’‘先立后破’原则指导下推进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部分市县替代供暖方案已敲定,相关工作也已正常开展。如邯郸市选用了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接续方案,衡水市采用了工业余热保障居民稳定取暖。一些市县与相关企业的接管洽谈事宜也在正推进中。
然而,记者调查梳理近两年河北省整治违法违规地热井行动时发现,新替代方案执行过程中,不乏要求老百姓自行承担开口费,甚至要求老百姓自寻热源而遭到、投诉现象。
“地热供暖成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新的替代方案势必会增加成本,加上政府财政支持有限,供热公司承担不起,老百姓又不愿意埋单,如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有受访专家向记者指出。
记者注意到,从沧州献县、衡水故城县、辛集市、保定市等地的实践看,将现有地热井进行市场化整合后,实施回灌,被认为是保障民生供暖最经济、代价最小的解决方案,也因此而成为备受多地推崇的方案。
据介绍,2019年,沧州市献县就批复了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以“回灌特许经营”方式公开对外招标进入该县地热供暖市场,对辖区地热井进行市场整合,以接管或者合作方式,开展回灌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了回灌的实时在线万平方米。
“衡水市故城县力度更大,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原则,由中石化绿源公司取得供热特许经营后,采用‘间接换热、采灌均衡’的先进工艺对辖区地热井进行收购和整合,类似做法可能是破解由于历史问题导致的回灌困局的一条出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对记者说。
但他同时指出,“在当前严厉政策形势下,面临如此多的无证问题井,即便让有实力的央企来接管,要实现合法合规开采,同样是棘手难题 。”
以衡水市为例,此次关停的地热井分暂时性关停和永久性关停两类。据相关人士介绍,永久性关停的是非法开采、无证的地热井;暂时性关停的地热井有合法手续,但是由于政策或者企业自身原因,采矿证到期之后也将永久性封停。这无疑为衡水市的地热事业前景蒙上阴影。
“近期我们正与自然资源、水利部门积极沟通,现在看来政策还是很强硬的,无证井全部都要面临关停。接下来怎么样开展工作,是要整合后重新出发,还是另谋其他出路,许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明确思路,这也让意向接管企业很为难。”另有企业人士对记者说。
一头牵着生态环境,一头牵着冬季冷暖,接下来,河北省将怎么样引导各地做好权衡,妥善做好后续采暖持续工作?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跟进关注。
那么,仅从技术层面看,这些政策上面临关停“厄运”的地热井是否还可“起死回生”?关闭取缔之后,是否意味着所涉地区将成地热开发禁区?
“这些地区如果就此终止地热开采,不只对河北,对全国地热行业也将是重大打击。”在刘自强看来,事实上,部分合乎条件的地热井还是有补救机会的。
目前,地热供暖在我国还只是新兴行业,各类地热开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企业实力也是千差万别。与此同时,受近两年清洁取暖大势推动,新的技术理念不断涌现,地热资源开发亦越来越走向深层,水热型地热开采模式之外,“取热不取水”的无干扰中深层地热开采技术也已有成功实践。
“在此背景下,河北作为全国地热开采事业的先锋军,因地制宜选择正真适合的技术路线,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其实已具备条件。”刘自强说。
“就水热型中深层地热井而言,100%同层回灌是先决条件,否则将导致该层地下水系统补给失衡。”华北油田地热开发公司副经理李健敏对记者说,地热井能否实现100%同层回灌,与其所处热储层的物性条件不无关系,如果孔渗条件差,地层泥质含量高,会极大增加回灌难度。
以任丘区域为例,对于2000米深左右的馆陶组地热井而言,因所处热储岩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非均质性强,一般在优质储层分布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一采一灌;而在非优质储层区,往往需要一采两灌或一采多灌。但因地层泥质成份含量较高,往往在初期回灌能力较高,跟着时间推进,回灌能力将会大幅衰减。
“地热开采井与回灌井打井成本基本相当,原本只需花费200—300万元打一眼取热井,要想实现100%同层回灌可能就需支付较原先高几倍的成本,这对企业来讲显然是不经济的。所以大多非公有制企业并无推进积极性。”刘自强对记者说。
“砂岩层馆陶组地热井一对一、100%同层回灌素来就是世界性难题。”庞忠和说,目前,国家正在组织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李健敏指出,“一对一、100%同层回灌”地热开采更易在某些灰岩地层实现。这类灰岩储层存在大量的裂缝、溶洞,在这些地区自然回灌能力可达到5000—7000立方米/天的水平,可线%回灌。但因灰岩热储一般岩层坚硬、埋藏更深,相应开采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且河北省,仅有部分地区存在这类热储。
值得一提的是,水热型地热开采技术之外,致力“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开采技术也已开始崭露头角。对此,河北省近日已发文明确表态鼓励“取热不取水”,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记者获悉,目前河北魏县、雄县等地都已开始试水。
如河北省科学院目前正在河北魏县开展的中深层地热井改造试验项目,就正致力探索在原有地热井基础上实现“取热不取水”,目前正在开展下管试验,成效预计将于本月底揭晓。
据刘自强介绍,该技术理论测算结果,可实现每眼井供暖能力1.5—2万平方米,为原地热井取热面积的30—40%。
“关闭取缔是针对违规违法地热井的整治措施,不代表河北地热事业将就此而终止。随着地热技术的逐渐提升改进,以及新技术理念不断涌现,即便在华北这类水资源补给敏感地区,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多位受访专家均向记者如是表示,但前提一定要科学、依规。
“规范开采是未来地热行业发展最重要的课题。”刘自强亦强调,接下来,地热行业除需持续推进技术进步外,更需重视从政府理顺管理体制和创新管理模式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政府层面已经要求,自然资源、水行政主任部门要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执法监管协作配合,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消除执法间隙,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而在模式创新方面,目前保定市高阳县、沧州献县均已初步建成投运了开采、回灌远程监测试点系统,可对地热井开采量、回灌量、井口温度、回灌温度等进行在线监测,并实时上传到监管部门。
“随着政府监管趋严,这将是大势所趋。”李健敏说,“拥有技术、资金实力的石油央企综合优势显著,将可为推动地热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发挥关键表率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桶油”已积极在河北多地部署地热供暖项目。特别是中石化,其以旗下中石化绿源地热公司为主体,已在河北成立了13个分公司开发地热资源,到今年底供暖能力总计有望达到3000万平方米。中石油华北油田也已在河北开发了6个区域地热供暖项目,覆盖供暖面积达到约300万平方米。 近日,中石化新星公司、中石油华北石油管理局、北京燃气集团又联合中标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1200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制冷项目。
其中,“政企合作、市场运行、统一开发、技术先进、环境保护、百姓受益”地热开发的“雄县模式”尤为值得借鉴。
据介绍,雄县通过建立“多井集输、间接换热、采灌均衡、综合管理”的区域地热集中供热和“取热不耗水、保护性开发地热资源”开发系统,建成地热供暖能力500余万平米,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地热供暖“无烟城”。
“地热利用既涉及资源开发,又涉及民生保障,应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河北省内各地开发政策尚不完善,不尽统一。建议遵循整体规划、统一开发的思路,避免因矿权分散、各自为政,而制约地热资源可持续规模化开发。”庞忠和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地热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快扩大地热供暖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的规模和商业化应用”。
为此,庞忠和建议,由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地热项目审批流程及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准入机制,并本着对社会和民生负责的态度,授权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开发地热资源,同时做好环保监管工作,以保障地热行业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近期,河北省多地集中关闭取缔违法违规地热井行动进展如火如荼。根据有关政策文件指示,今年10月31日前,不能够实现合法开采的地热井均将被依法查处。这是该省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关于违法违规地热开采问题的整改方案而推出的强力举措,力度空前。
事实上,河北省此轮地热井整治行动始于2019年初。最初各地出于种种利益考虑,整改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导致行动相对迟缓。但随着整改“交卷”时限步步逼近,特别是今年以来,为确保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既定任务目标,河北省决定将整改完成情况与地方政绩考核挂钩,各地随即密集启动整改,尤其在近期,公开报道屡见“报端”。
然而有一点不容忽视,河北省关闭取缔地热井行动,出发点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却直接关乎民生。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面临关停的上千眼地热井,支撑了数千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内几十万户老百姓的温暖过冬。如若工作稍有闪失,后果将很严重。
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2017年,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北方多地,就曾因“一刀切”集中关停、强拆燃煤锅炉,催生了冬季采暖热源紧缺、局地能源资源价格飙升等一系列问题,一度导致大量老百姓严冬挨冻。
眼下这一轮近乎临时突击式的一刀切、大规模集中关停地热井,与2017年做法“如出一辙”。能预见,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处理失当、衔接不畅,3年前的惨痛经历还会有重现的可能。
藉此,河北理应总结、汲取过去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具体到本轮整治行动,河北省需要格外重视的是,如何科学合理推进工作,做好新旧方案的有序衔接,进而实现预期成效。
再有3个多月,新的采暖季就要到了。现实情况却是,因缺乏顶层设计指导,许多地方对于究竟采用何种替代方案仍无定论。而对那些已经敲定了替代方案的地方,目前看来工作推进也主要是基于市场化方式。
而市场是逐利的,把原本应由政府主导完成的民生任务,全部丢给市场和老百姓去消化,政策制定者的担子是轻了,却是典型的懒政之举,有很大的可能性“把好事办坏”——去年以来,河北省因粗暴关停地热井而导致老百姓无法正常取暖的新闻已屡见不鲜。
例如,2019年11月,沧州献县某小区,因为地热井被突然封停,小区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要求业主自寻热源,造成近200户业主无供暖保障;同月,沧州东光县某小区业主也因地热井被关停,且新规划的热源又无法开口,将问题投诉至河北新闻网的“阳光理政”平台……
不难看出,简单粗暴“一关了之”,极有可能会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堵上地热水直排漏洞的同时,却撕开了一个侵害老百生温暖过冬权益的口子”。
与此同时,地热本无过。河北地热资源丰富,本应对当地清洁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但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朝阳清洁能源产业,由于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管理不善,现如今却陷入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尴尬境地。
河北省在推进地热井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通过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堵住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并通盘考虑,做好让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地热的统筹规划,同时要引导各地以最小化的代价,高质量做好新旧供暖体系的衔接过渡工作,进而推动地热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清洁与取暖并重是地热开发的应有之义。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即“一关了之”,轻则伤害的是一个产业,重则将有可能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失去公信、失去民心,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方式,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耗资5000万,票房仅270万,2024年9月第一票房惨案,10位明星出演
vivo X100 Ultra迎来新版本推送:优化为主,解决用户痛点!
性别认知比在线人数还多的游戏,比秋天的蝉还短命/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性别认知比在线人数还多的游戏,比秋天的蝉还短命 泥头车 20...